伸展收縮循環是什麼?力量訓練提升深蹲硬舉表現、爆發力增加的訓練關鍵
伸展收縮循環(SSC):讓身體更聰明出力的秘密
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:要跳高時,身體會先自然地蹲一下再往上跳;跑步加速時,腳踩地的那一瞬間,下一步好像被「彈」出去。這不是巧合,而是身體內建的一種機制——伸展收縮循環(Stretch-Shortening Cycle, SSC)。
什麼是 SSC?
簡單來說,SSC 就是:肌肉先被快速拉長,隨即馬上收縮。在這個過程中,身體會把兩種力量結合起來:
- 肌肉和肌腱被拉長時,暫時儲存的「彈性能源」。
- 肌肉主動收縮時,神經系統招募更多纖維的力量。
結果就是:同樣的動作,如果用到 SSC,會比單純「硬推」更有效率。
什麼時候會出現 SSC?
- 跳躍:先下蹲再往上跳,比直接原地跳得高。
- 推舉或臥推:槓鈴下放後立即推起來,比停很久再推更容易完成。
- 跑步:腳掌觸地後立刻蹬地,速度才能延續。
這些動作的共通點是:先有「快速拉長」,再接「馬上收縮」。如果中間停太久,彈性能量就散掉了。
為什麼 SSC 很重要?
- 更省力:利用彈性回饋,完成相同動作需要的能量更少。
- 更有爆發力:跳得更高、衝得更快,來自力量與速度的結合。
- 更連貫:動作像接力一樣一氣呵成,不會斷斷續續。
核心肌群:SSC 的動能橋樑
SSC 不僅是肌肉拉長再收縮的反射動作,更是一個「全身協調」的機制,而核心肌群正是這一連串反應中的關鍵橋樑。
核心必須做到:
- 維持穩定姿勢:拉伸與收縮時,身體不應塌陷—核心穩定,肌腱、肌肉才能順暢儲存與釋放彈性能量。
- 有效傳遞力量:地面→下肢→核心→上肢 或反方向傳導時,都靠核心整合。若核心不穩,像電路斷路,力量就傳不出去。
想讓 SSC 真正啟動?先從「核心穩定」開始,這不是理論,而是實務。以下是我們常用的三個核心訓練動作,能幫你建立這個穩定基礎:
- 改良式捲腹(Modified Curl-Up):激活腹部,保護脊椎不過度屈曲。
- 側棒式(Side Plank):強化側腹穩定與整體支撐。
- 鳥狗式(Bird Dog):訓練對側協調,讓核心安定骨盆與背部。
這三個動作的重點不在「出大力」,而在於讓核心學會長時間保持穩定,這樣上下肢產生的力量才不會在中途散掉。當核心能有效固定並傳導力量時,SSC 的彈性反應才能真正被利用,而不是被浪費掉。
如何在訓練裡用好 SSC?
SSC 不是額外要學的新動作,而是把原本的訓練做得更完整。關鍵在於:
- 控制下放 —— 不要「掉下去」,而是帶著張力下放。
- 縮短轉換 —— 下放結束後馬上出力,不要停頓。
- 核心要穩 —— 保持姿勢,讓力量能順利從一端傳到另一端。
常見錯誤
- 停太久:彈性能量消失,只剩下純粹肌力。
- 姿勢鬆掉:核心或關節塌陷,力量傳遞中斷,SSC 也發揮不出來。
- 亂求快:想快卻失去控制,反而破壞動作品質。
Q&A:你可能會想問的事
- 是不是所有動作都能用到 SSC?
不是。只有「先拉長、再收縮」的動作才會有,比如深蹲、臥推、跳躍。從完全靜止開始的動作(例如硬舉第一下),SSC 幾乎用不上。 - 重量越大,SSC 效果越好嗎?
不一定。重量太大時,下放和轉換速度會變慢,SSC 的作用反而減少。中等重量或需要速度的訓練,SSC 幫助最大。 - 新手需要特別練 SSC 嗎?
不需要。只要學會控制下放、核心不鬆掉,自然就能把 SSC 用出來。
延伸閱讀
如果你想更系統理解這三個核心動作,建議看看我們之前的文章,裡面有更詳細的動作教學:
總結
伸展收縮循環(SSC)是身體的「彈簧反應」:先快速拉長,再立刻收縮,把彈性能源和肌肉力量結合起來。但要發揮它的效果,必須有穩定的核心來維持姿勢、傳遞力量。當下放有控制、轉換不拖延、核心不塌陷時,你的動作會更有效率、更有爆發力。
📍 肌進份子訓練基地|高雄自由重量訓練 × 私人教練課程
在肌進份子,我們不只教你「用力」,更讓你學會「借力」——把身體的自然反應接起來,讓訓練更聰明。
📩 想讓訓練更有效?歡迎預約體驗課
留言
張貼留言